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旅游科学
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ISSN:1006-575X
CN:31-1693/K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719512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旅游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 西域胜境·神韵黄南(2)

来源:旅游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30 02: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是建立省内市州和甘川地区市州生态旅游协作机制,加强省内外生态旅游市场互联互通,联合开展生态旅游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活动,拓展

一是建立省内市州和甘川地区市州生态旅游协作机制,加强省内外生态旅游市场互联互通,联合开展生态旅游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活动,拓展旅游客源市场。二是以南北走向横穿全域的213国道为主线,编制《黄南一号风景大道修建性详规》,打造串联“一区七园四中心”的“黄南一号风景大道”,构建“带状串联”“点状辐射”“网状协同”的黄南文化生态旅游新格局。

西域胜境·神韵黄南。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西域胜境·神韵黄南。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西域胜境·神韵黄南。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近年来,黄南州极力强化培育和建设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工作力度,黄南州热贡艺术博物馆、尖扎县能科景区、泽库县泽曲国家湿地公园、河南县双鱼湖等7家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坎布拉景区重新开园并组织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仁市双朋西景区、尖扎县唐熙拉露营基地等4家景区景点正在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目前,全州A级景区总量达15家,与“十三五”末相比全州A级景区和旅游业主体数量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

强化景区(点)带动,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策划推出黄河廊道民俗风情之旅、热贡藏乡六月会探秘游、石书奇观浪漫结缘之旅、蒙旗游牧文化体验游等十条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出版涵盖各自县域内所有景区景点的旅游地图或旅游手册。二是依托现有7个国家公园,打造“一线串点,一线带面”的213国道“黄南一号风景大道”,推出融入青海大环线和甘川主环线等多种具有“青海特色”“黄南特点”的观光游、体验游、探秘游、研学游等国家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西域胜境·神韵黄南。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丰富生态旅游产品供给

近年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撬动国内国际旅游双循环,以突出文化和生态旅游相互赋能,升级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水平、管理运营科学,探索基于黄南独特的生态价值体系。坚持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总抓手,以“一门户、两走廊、三节点”为战略目标,强化规划引领,夯实项目支撑,整合多方资源,协调社会力量,形成全时全季全域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努力为推动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作出黄南贡献。

下一步,黄南州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各项决策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共同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共同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黄南先行区。

一是依托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资源优势,将黄南州创建为全省“文化”生态旅游样板区。二是深入推进黄南州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全域旅游均衡发展。努力将同仁市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各县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三是将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争取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坎布拉景区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和创建为省级休闲康养度假区、尖扎县打造为青海民宿第一县。四是各市县至少成功创建一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切实下大力气解决现有3A级景区的对标整改和运营托管瓶颈问题,切实加大对A级景区、星级酒店和乡村旅游接待点等涉旅机构的管理、经营、服务及讲解人员的培训力度。五是持续加强国家和省、州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申报创建力度。

提升文旅智慧化水平

强化文旅融合产业发展

着力打通生态旅游环线

(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一是举办好以“青海·热贡文化旅游节”为龙头的文旅节庆系列活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二是积极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推进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文化体验游、乡村旅游、自驾游等,推动文化旅游与会展、康养、体育、节会、宗教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三是全力推动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实现大众消费价值。四是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村一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文章来源:《旅游科学》 网址: http://www.lykxzz.cn/zonghexinwen/2022/0830/1133.html

上一篇:河北率先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和旅游融合
下一篇:玉溪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